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一、巴西密集发布反倾销终裁,贸易保护趋势明显
2025年10月24日,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GECEX)连续发布第801号、802号及803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的三类出口产品作出最终反倾销裁定,涉及发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及挂锁等多个行业。
根据官方公告: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HS3206.11.10):征收 1,148.72–1,267.74 美元/吨 反倾销税,为期五年;
发梳(HS9603.29.00):征收 8.78 美元/千克,为第三次日落复审终裁;
挂锁(HS8301.10.00):维持 10.11 美元/千克 税率,为第五次复审终裁,延续期限五年。
其中,挂锁案自1995年首次征税起已持续30年,成为巴西对华反倾销历史上周期最长、复审次数最多的案件之一。这一系列决策显示,巴西正持续强化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及中间原料类产品的进口管控。
同时,镀锌/镀铝锌板卷(HS7208–7209) 仍处于调查阶段,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将公布最终税率。

二、影响与问题: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巴西是南美地区经济规模最大、进口需求最旺盛的市场之一。然而,近年来巴方通过频繁更新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已对中国产品出口形成显著压力。
主要表现为:
税负上升显著 —— 巴西普遍采用“从量税”计征方式,对中低价产品打击更大;
贸易周期延长 —— 多数反倾销措施执行周期为5年,且常通过“日落复审”延续;
出口不确定性加剧 —— 产品一旦被认定为“中国原产”,将面临高额追溯税及清关障碍。
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传统直销模式的成本、合规与风险三重压力同步上升,亟需新的出口途径以维系市场份额与客户关系。
三、解决方案:第三国转口贸易助力合规出口
在国际贸易合规框架内,第三国转口贸易(Re-export via third country)已成为应对反倾销与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
该模式通过在中转国(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完成货物中转与原产地转换操作,使产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重新出口至目标市场,从而规避不必要的贸易壁垒。
其核心优势包括:
合规性强:中转国具备完善的保税区监管体系,全程留档可追溯;
文件安全:可依法申请中转国原产地证明(CO),实现合法贸易身份重构;
成本可控:避免直接触发反倾销关税,维持价格竞争力;
操作透明:符合WTO规则下的第三方贸易模式。
四、经纬转口多线路操作流程:标准化与灵活性并行
经纬转口作为第三国转口贸易服务提供商,针对巴西及南美市场,建立了多条成熟的转口通道,确保不同产品类型、客户需求与贸易要求均能匹配到最优路径。
标准化流程示例:马来西亚线路
头程运输:中国 → 马来西亚
企业正常报关出口,符合退税及外汇管理要求;
常用港口:巴生港(Port Klang)。
中转操作:马来西亚保税区
拆柜、核货、重新包装与贴标;
去除原产标识,拍照存档留证;
申请马来西亚原产地证明(CO)。
二程出口:马来西亚 → 巴西
出口文件包括:CO、提单(B/L)、商业发票与装箱单;
以马来西亚产地身份报关,合法清关。
除马来西亚外,经纬还提供泰国、新加坡、越南及迪拜等多国通道,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如化工、五金、轻工或机械)灵活选择最优线路。
五、结论与建议:中国出口商的应对策略
巴西反倾销政策的长期化与系统化趋势,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南美市场的合规布局必须更加前置与多元。
面对复杂的贸易壁垒与不确定环境:
企业应 提前评估目标国政策风险;
利用第三国转口贸易 合规优化出口路径;
与具备国际操作经验的转口服务商合作,确保文件一致性与资金安全。
经纬转口将继续依托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的本地化团队与保税仓网络,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安全、规范、透明的第三国转口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合规前提下实现市场延伸与供应链稳定。
贸易壁垒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策略与执行。
面对反倾销与关税挑战,选择合规的第三国转口路径,
就是中国制造稳健“走出去”的智慧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