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经验专业可靠定制化解决

反倾销动态

规避贸易壁垒的合规实践:加拿大双反背景下,企业如何在WTO框架内合法开展转口操作?

文章来源:经纬集运 2025-10-20 15:32:54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必须“重构出口逻辑”的时代。

2025年10月,加拿大边境服务署(CBSA)与国际贸易法庭(CITT)联合作出第四次碳钢紧固件双反日落复审终裁,维持最高 50% 的综合关税。

这标志着加拿大对中国产业的高压税制将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周期。

高关税、高壁垒的全球趋势,正在迫使中国出口企业重新思考一个核心问题:

“在规则之内,企业还能怎样突破?”

紧固件1.png

一、全球贸易的现实:壁垒常态化、规则更精细化


从美加到欧盟,再到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已经不再是“临时政策”,

而是成为长期、制度化的市场防御机制。

据WTO反倾销数据库统计,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

全球有效反倾销措施已超过 2,200项;

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案件占比 31%;

加拿大、美国、印度、欧盟居前四位。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以制度化、合规化的方式调整出口路径。


二、转口贸易的制度基础:合法而非“灰色地带”


许多企业仍然误解“转口贸易”是规避或绕税的手段。

但事实上,在WTO框架下,转口贸易是合法的贸易形式,

其基础在于两项核心国际规则:


《WTO原产地规则协定》(Agreement on Rules of Origin)

明确允许企业在第三国进行不改变产品实质性质的操作(如包装、换柜、贴标等),

只要贸易过程真实、单证完整,即视为合法贸易行为。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994)第XI条

保障成员国在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内的货物流通权,

即转口贸易在自由区制度下享有合法中转权利。


这意味着,企业通过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进行转口,

只要符合上述规则与当地法规,

便可以合法规避因“原产地为中国”而被征收的双反税。


三、加拿大案例:从制裁对象到规则博弈


加拿大对华碳钢紧固件的“双反”税率最高达50%,

且该政策已延续自2010年首次实施的原裁决。

虽然表面上,这对中国出口形成极大抑制,

但在更深层次上,它推动了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升级。

越来越多企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合法再出口:

路径再设计:通过东南亚、中东国家进行合规转口;

文件合规化:完善产地证(CO)体系,确保单证一致;

贸易数字化:通过电子追踪与区块链认证提升透明度。

这不仅规避了税负,更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对贸易壁垒的柔性对冲。


四、趋势分析:制度化转口将成为“新常态”


展望未来五年,转口贸易将从企业应急手段,

逐步演变为一种稳定、制度化的国际贸易模式。

预计将呈现以下五大趋势:


 区域中心化:

东南亚、中东、中亚等自由贸易区国家将成为中国出口的“二次起点”,

其中马来西亚巴生港、阿联酋杰贝阿里港等保税区将发挥更大作用。


合规数字化:

原产地证电子化(e-CO)、区块链单证认证系统将被广泛采用,

确保转口操作可追溯、可验证、可备案。


政策配套化:

中国与RCEP、东盟、阿联酋等区域合作机制将深化,

为企业提供更明确的转口政策与税务指导。


企业本地化:

部分企业将在第三国设立包装或轻加工中心,

实现“名实一致”的原产地转化,增强合规性。


监管透明化:

WTO及各国海关将推动转口贸易透明化机制,

合法合规操作将成为行业标准。


五、高关税时代下的“中国路径”

全球供应链的竞争,正在从“生产竞争”转向“制度竞争”。

未来,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不再仅仅依靠成本和规模,

而是依靠合规体系的建设能力与供应链重塑能力。


从加拿大的双反税,到美国的232关税,再到欧盟的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

每一项政策都在考验中国企业的合规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规则之内找到通道、在体系之中实现突破,

正是中国外贸企业最擅长的领域。


“壁垒越高,路径越精细;规则越严,创新越重要。”


在未来五年,

第三国转口贸易将不仅是贸易手段,

更将成为中国外贸制度创新与全球竞争力延续的关键支撑。


六、合规是壁垒时代的“硬通货”

贸易壁垒不会消失,但规则始终存在。

真正有前瞻性的企业,

不是等待壁垒消退,而是提前适应规则变化,

用制度化操作为出口保驾护航。


合规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

在高关税时代,

合规经营、灵活布局与全球视野,

将成为中国外贸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新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