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一、欧盟又“出手了”:中国轮胎出口迎来新一轮调查
最近,外贸圈又传来新消息——
欧盟对中国的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橡胶轮胎发起反补贴调查。
简单说,就是欧盟认为中国轮胎企业可能获得了政府补贴,从而在价格上“压低了”欧洲同行。
于是,他们决定重新核查、重新征税。
调查范围包括:
适用于汽车、赛车、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的轮胎;
产品编码是 4011 10 00 和 4011 20 10;
调查时间覆盖 2024年全年。
这也是欧盟继反倾销措施之后,对中国轮胎产业的又一次重点关注。

二、关税层层叠加,出口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欧盟早就对中国轮胎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现在又来一次“复查”,无疑让企业的出口压力更大。
目前的税率大致是这样的:
有的品牌税率高达 20欧元/条,
也有少数企业(比如风神、中华橡胶)可以免税,
平均下来,出口一条轮胎要多交 10欧元到30欧元。
听起来似乎不多,但一条轮胎的利润往往也就几欧元。
换句话说,这些关税几乎把利润“吃光了”。
再加上欧元汇率波动、海运费上涨,
很多出口商开始重新思考:
“如果继续这样出口,我们还能撑多久?”
三、企业的选择:转口成了现实的“缓冲带”
这几年,很多中国轮胎企业开始调整出口策略。
他们发现——
通过马来西亚、泰国等第三国中转出口,
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减少欧盟反倾销税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
货物从中国运到马来西亚巴生港,
在当地保税区进行拆柜、贴标、再包装,
然后由马来西亚公司名义重新出口欧盟。
马来西亚企业会申请当地的原产地证(CO),
凭这份文件,欧盟海关认可产地为“马来西亚”,
这样就能避开“中国原产”所对应的高额关税。
别误会,这不是“钻漏洞”,而是完全合规的国际贸易操作。
整个流程在海关监管下进行,有备案、有影像、有单证。
四、为什么是马来西亚?
很多人问:为什么大家都选择马来西亚?
其实原因很现实:
✅ 港口发达:巴生港、丹戎帕拉帕斯港都是世界级港口,
物流效率高、航线覆盖广。
✅ 保税区制度成熟:企业可以在海关监管下自由操作,不触发关税问题。
✅ 原产地证系统电子化:CO申请、验证都能在线完成,安全、透明。
✅ 政策友好:马来西亚与欧盟保持良好贸易关系,
在原产地互认、单证审查上更有便利。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把马来西亚当作“出口缓冲地”——
既能保障货物流转顺畅,又能保持合规身份。
五、出口新趋势:从“直接卖货”到“分层布局”
过去,外贸出口讲的是“价格”和“速度”;
现在,更多企业开始讲“风险”和“可持续”。
轮胎行业尤其明显。
从2024年起,很多头部企业都在重新设计供应链:
生产端继续留在中国;
中转仓设在马来西亚、泰国;
最后再出口到欧洲。
这样一来,企业既能保持成本优势,
又能通过东南亚中转来降低反倾销与反补贴风险。
业内预测,到 2027年,
通过东南亚转口进入欧盟的中国轮胎出口量,
将比现在增长 60%以上。
六、写在最后:变化不是坏事
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壁垒……
这些听起来都让人头疼。
但换个角度想,它们也在推动中国制造变得更强。
很多企业在过去几年学会了:
怎么做合规操作,怎么用原产地证保护自己,
甚至怎么通过东南亚布局国际供应链。
这些变化,看似被动,其实是进化。
未来,轮胎出口的竞争,不再只是“谁的价格低”,
而是“谁的链条更稳、更合规、更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