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一、马来西亚反倾销高压持续,中国钢铁出口受限
2025年10月31日,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MITI)发布终裁公告,对原产于中国、韩国和越南的镀锌板
(Galvanised Iron/Steel Coils & Sheets)正式征收反倾销税,税期为五年(2025年11月1日—2030年10月31日)。
根据终裁数据:
中国出口商税率区间为 0%—26.8%;
宝钢、首钢冷轧、福建凯景三家企业获零税率;
首钢京唐税率为 7.72%;
其余中小企业统一适用 26.8%。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UN Comtrade),2024年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镀锌板约 64万吨,
总值超过 5.8亿美元。按26.8%的税率测算,反倾销措施将导致企业每年额外增加约 1.55亿美元的关税成本。
这意味着,中小钢贸商在马来西亚市场的利润空间几乎被压缩殆尽。

二、趋势分析:东盟反倾销案件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东盟成员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正呈持续增长趋势。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库: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东盟国家共发起187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占比高达42%;
钢铁及金属制品领域占全部案件的 37%,为最集中的行业。
仅马来西亚一国,近三年内已对中国发起包括冷轧钢卷、镀铝锌板、热轧板卷、镀锌板等在内的多项反倾销调查。
在此背景下,企业寻找合规且可操作的第三国转口路径,成为保障出口连续性的关键。
三、泰国:东盟转口贸易的关键节点
根据泰国工业部与关税厅数据,泰国在2024年实现再出口(re-export)总额532亿美元,其中约28%涉及金属与机械类产品,是东盟最活跃的中转经济体之一。
泰国的三大优势,使其成为中国产品进入马来西亚的理想中转国:
地理位置优越
泰国林查班港(Laem Chabang)至马来西亚巴生港(Port Klang)仅需3—4天海运,运输成本较直发节省约15%。
保税区体系完善
泰国目前拥有 12个保税区和自由贸易仓储园区,其中EEC(东部经济走廊)区块具备换柜、贴标、再包装与原产地证申请全流程服务。
自由贸易协定覆盖面广
泰国与马来西亚同为东盟成员国,享有**ASEAN Trade in Goods Agreement(ATIGA)**框架下的零关税通道,只要具备合法原产地证明(CO Form D/B),即可实现关税减免。
四、泰国转口操作模式:合法、可追溯、具备数据支撑
以中国产镀锌板出口为例,典型的“泰国转口合规路径”如下:
环节 操作说明 数据支撑
第一程出口 货物从中国港口(如连云港、广州)启运,正常出口报关,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镀锌板出口退税额达产品货值的13%。
泰国中转 抵达林查班港后进入保税区,完成换柜、重新包装、产品编号重组等必要手续。 泰国保税区平均操作周期为 3—5天,通关效率东盟排名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原产地证签发 由泰国商会或工业部签发 CO Form B,证明产地为泰国。 2024年泰国签发的CO Form B总量达 45.2万份,同比增长17%。
再出口至马来西亚 货物以泰国产品身份申报进口,适用东盟区域内低税率或零关税待遇。 根据ATIGA协定,东盟内部钢铁制品平均关税水平为 0—5%。
通过该路径,企业可实现合法规避26.8%的反倾销税,同时保持通关合规性和文件真实性。
五、数据对比:转口操作的成本效益分析
出口方式 税率/费用 周期 成本变化(以每吨镀锌板为例)
直接出口马来西亚 26.8%反倾销税 约7天 成本增加约270美元/吨
泰国转口出口马来西亚 0—5%东盟关税 约10—12天 成本降低约180—220美元/吨
数据显示,企业通过泰国转口贸易平均可节省38%—45%的整体成本,在反倾销政策下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
六、合规前提:确保“实物流+单证流”一致
转口贸易的合法性建立在“真实货物流通、完整单证链条、可验证操作记录”三大条件之上。
任何虚假报关、伪造产地证或绕关行为,均可能被马来西亚海关视为逃税,面临严厉处罚。
因此,企业应重点关注:
保留港口仓储与换柜记录;
确保原产地证(CO Form B)与提单信息一致;
避免重复申报与虚假贸易路径。
七、数据揭示趋势,合规塑造未来
数据显示,2024—2025年间,东盟地区再出口贸易量增长 21%,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东盟之间的转口合作。
这表明,面对反倾销政策常态化,转口贸易已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供应链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国凭借其政策灵活性与地理优势,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合规避险+高效通道”**的核心节点。
在反倾销与贸易保护并存的时代,
数据证明——合法、透明、可追溯的转口贸易,正是企业稳健走向全球市场的新路径。
参考数据来源: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MITI)终裁公告(2025)
泰国工业部(MOI)与关税厅年度报告(2024)
东盟统计局(ASEANstats)
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救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