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一、政策信号明确:全球原产地管理体系迈向严格化
2025年,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原产地管理制度的升级。欧盟上线了Rex电子原产地认证系统,美洲国家推进数字化产地追溯机制,东盟成员国也在同步强化原产地证(CO)的签发规范。
对从事跨境贸易和转口操作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明显的信号:原产地证不再只是通关文件,而是贸易透明度与合规性的核心凭证。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约有12%的反倾销调查涉及“原产地争议”,
其中有近一半与第三国转口、再出口文件不一致有关。
这推动各国海关加大原产地审查频率,也直接催生了对**“合规可追溯”转口体系**的需求。

二、东南亚引领变革:马来西亚等中转国强化CO监管
近年来,随着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成为中国制造再出口的重要节点,这些国家在CO签发与保税区操作方面的监管力度持续提升。
以马来西亚为例:
2025年起,CO申请全面纳入ePCO电子系统,实现申请、审核、签发全过程线上追踪;保税区操作留痕制度升级,货物拆柜、再包装、贴标等环节需全程影像留档;
第三方审计机制引入,确保CO签发与实际操作一致。数据显示,马来西亚2025年前三季度签发的原产地证同比增长29.6%,其中再出口(Re-export)CO数量增长幅度超过42%。
这一趋势表明:“数字化、透明化、合规化”正成为转口贸易的基础标准。
三、趋势一:从“纸质证明”到“数字追溯”
未来3年内,全球原产地证体系将从“静态证明”向“动态追溯”转变。
这意味着:
每一份CO背后,都将关联货物轨迹、仓储记录与报关信息;
各国海关可通过区块链共享系统验证CO真实性;
违规贴标、虚假申报将被实时识别与阻断。
这种趋势将极大提高转口贸易透明度,同时也要求企业在操作环节实现数据化管理。
对于以马来西亚、泰国为中转的转口模式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提升竞争力的机会。
四、趋势二:合规操作成为企业“护城河”
随着国际监管升级,转口贸易的竞争核心从“谁更快”转向“谁更合规”。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价格,而是标准化与可验证性。
预计到2027年:
90%以上的再出口业务将纳入数字化申报系统;
原产地证电子化率将在东盟地区达到95%以上;
违规转口案件的全球占比将下降40%。
这意味着,企业若能在系统内实现自动数据匹配、统一报关、可追溯影像留档,将在国际贸易中更具公信力与通关效率。
五、趋势三:多国协同与海关互认将成为新常态
在《RCEP》《中巴贸易便利化协议》等区域协定推动下,
未来数年内,各国海关间的CO互认机制将加快落地。
一份在马来西亚签发的CO,
可能在巴西或智利得到直接认可;
一次在新加坡完成的再出口操作,
可在欧盟系统内实现自动验证。
这种“跨国互认 + 数据共享”将进一步压缩违规操作空间,
并让合规企业在清关效率、税务减免等方面享受显著优势。
六、透明化是趋势,标准化是方向
未来的转口贸易将不再依赖“经验式操作”,
而是依托于制度、数据与合规技术的支撑。
这场变革带来的不仅是风险管理升级,更是行业格局的重塑:
转口贸易将从“灰色模糊地带”走向“阳光透明体系”;
合规操作将成为企业国际信用的组成部分;
政策信任将取代价格竞争,成为新的贸易壁垒突破口。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透明化、标准化、可追溯的转口体系下,
谁能率先建立合规运营标准,谁就能率先赢得未来市场。
七、从“文件管理”到“信任管理”
原产地证(CO)的角色,正在从一张纸变成一套信任机制。
它不仅代表产地身份,更承载着跨国贸易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未来五年,合规将成为新的竞争力,透明将成为新的壁垒。
而那些能够在数字化监管下高效完成中转、留痕、认证的企业,
将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真正的“新型可信出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