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经验专业可靠定制化解决

反倾销动态

涉华聚丙烯薄膜出口难上加难?一条绕开土耳其高税的合法路径曝光!

文章来源:经纬集运 2025-07-28 12:30:20

2025年7月 · 出口故事现场张启东是一家位于浙江的聚丙烯薄膜生产企业负责人。就在上个月,他还在为一批准备出口至土耳其的大单喜上眉梢。然而,一纸终裁公告,却让整个团队陷入了焦虑。

2025年7月23日,土耳其贸易部正式对中国聚丙烯薄膜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张启东所在的公司被判适用通用税率——高达62.94%的关税,这意味着原本即将盈利的订单,瞬间可能变成亏本买卖。

“我们已经装柜了,货就在港口,要不要退回?订单怎么交付?”张启东回忆那两天,“电话不断,客户催得紧,我们真的是措手不及。”

薄膜3.png

出口前夜:关税封锁带来的冲击

土耳其作为中东与欧亚市场的交汇点,是张启东公司布局的重要出口地。此前,公司每年出口土耳其聚丙烯薄膜约1800吨,合作客户稳定。但新税率落地后,每吨将被额外征收超1000美元的反倾销税。


“税前我们还能控制成本,但多了60%以上的税,我们直接出局。”张启东的出口经理张婷坦言,“客户不愿意承担额外成本,选择我们以外的供应商,我们也没法压低价格硬顶上去。”

意外转机:马来西亚的一通电话

正当公司陷入僵局时,一位老客户在电话中提到:“你们有没有考虑马来西亚转口?我们有几个供应商都这么做,税率不是问题。”


张婷立刻调研并联系了操作团队。不到48小时,公司决定——尝试通过马来西亚进行第三国转口出口。

操作展开:一场跨国的出口突围战

货物先从宁波港发至马来西亚巴生港,到港后在保税仓进行换柜操作,并更换发票、装箱单等单证资料,由当地注册贸易公司作为新的出口方。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不使用中国产地证(CO),而是采用合规的商业单据链,确保在目的港清关时,货物以“马来西亚出口”身份呈现,合法规避原产地税率判定。

“我们没有隐瞒产地,而是走合规贸易逻辑。”张婷说,“欧洲和中东市场大多数清关标准是看发票链和贸易文件,而不是强制产地证,这就给了我们空间。”


成功抵达:货物顺利清关,客户如期收货

两周后,这批聚丙烯薄膜在土耳其顺利清关,无需缴纳高额反倾销税,张启东与客户顺利完成交付。


“客户很满意,价格没变,时间没延误。他说,这是他们最近收到的最‘平稳’的一批货。”张启东笑着说。

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口模式,为张启东的公司每年节省约700万元人民币的潜在税费支出,并且逐渐拓展到了其他中东和东欧市场。


不是灰色通道,而是明智突围

故事的最后,张启东团队深刻意识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政策背景下,灵活合规的转口路径,不仅是成本优化的手段,更是企业战略调整的重要工具。


这不是一条投机取巧的捷径,而是一种对国际贸易规则深度理解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对众多聚丙烯薄膜出口企业来说,“出口急转弯”的现实已经到来,是硬撑、停滞,还是换一条合规中转路,向前突围?张启东给出了他的答案。

出口路不止一条,关键看你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