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近日,美国商务部执法与合规部重申,对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锻钢配件维持反倾销(AD)和反补贴(CVD)措施。根据案件编号 A-570-067 的最新执行信息,大多数中国出口商适用的反倾销税率高达 142.72%,部分企业虽享有较低税率(约8%),但整体税负水平依然处于历史高位。同时,反补贴税率普遍在 13.41% 左右,双重税率叠加对出口成本构成了严峻挑战。
一、高关税背景下的出口困境
锻钢配件(包括碳钢及合金钢弯头、三通、接头、异径管、堵头等)在美国市场长期保持稳定需求。然而,高达142.72%的反倾销税,加上反补贴税,使得中国企业直接出口至美国几乎丧失价格竞争力。对于 FOB 成本较低的订单,高税率足以抵消全部利润,甚至导致亏损。
二、第三国转口贸易的兴起
在当前贸易环境下,“第三国转口贸易”成为部分出口企业探索的合规通道。该模式通过先将货物出口至不受相关双反措施约束的第三国(如土耳其、阿联酋等),在当地进行合法的再加工、换柜、重新包装及文件重整,再以第三国产地身份出口至美国,从而避免适用中国原产的高额关税。
该模式的核心环节包括:
第一程出口:中国企业将货物正常出口至中转国,完成中国海关报关及退税流程。
中转操作:在中转国进行换柜、贴签、重新出具商业发票和装箱单,并申请符合目的国要求的 CO 原产地证。
第二程出口:以新的产地和文件向美国出口,确保清关合规性。
三、政策与合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第三国转口贸易需严格遵守中转国及目的国的贸易法规,确保加工或改动符合原产地认定标准。任何文件瑕疵或操作不规范,均可能引发海关质疑,甚至导致清关失败。
四、未来趋势
鉴于美国在钢铁制品领域的贸易保护措施呈现长期化趋势,业内普遍预计相关高关税壁垒在未来 2-3 年内难以取消。第三国转口贸易模式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或将成为高关税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补充路径。同时,中转国的选择、物流成本与交付周期的平衡,将成为企业制定出口策略的关键因素。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中国锻钢配件出口企业必须在合规框架内探索多元化通关路径。第三国转口模式的兴起,不仅是应对高关税壁垒的策略之一,也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