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7月22日正式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玻璃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这意味着在复审结果公布前,高达17.5%至75.4%的反倾销税率将继续生效,严重制约了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直接出口欧盟市场的竞争力。面对高额关税壁垒,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特别是利用马来西亚的优势,已成为中国企业合规、高效出口欧盟的有效途径。
“双反”高压持续,直接出口面临困境
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告和行业信息,目前中国太阳能玻璃出口欧盟面临的反倾销税率最高可达75.4%,即使是最低税率也高达17.5%。如此高昂的关税大幅削弱了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可能导致客户流失、订单转移,甚至利润空间被完全挤压。
此次日落复审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上半年,如果审查结果维持现有税率,中国太阳能玻璃对欧出口将面临又一个五年的高税周期。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寻找合规的替代方案迫在眉睫。
转口贸易:应对高关税的有效策略
在欧盟对华太阳能玻璃实施高额“双反”税的背景下,通过第三国进行转口贸易,并获得该国的原产地证明(CO),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绕开关税壁垒、保障市场交付的合规选择。其中,马来西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转口贸易的理想目的地。
马来西亚转口操作流程:
中国出口至马来西亚: 以一般贸易方式将货物出口至马来西亚,可正常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报关品名和数量需与最终出口保持一致,确保账实相符。
马来西亚中转处理: 货物在马来西亚巴生港或自由区进行换柜、贴签、货权转移等操作。由马来西亚本地公司开具全套商业单据,包括发票和装箱单。
申请马来西亚原产地证: 向马来西亚相关机构申请CO原产地证,将出口身份合法重构为“马来西亚产”。
马来西亚出口至欧盟: 完成中转后,以马来西亚身份出口至欧盟。得益于东盟-欧盟贸易合作框架,马来西亚CO具备良好的清关信用,降低欧盟识别风险,实现完整单证链闭环,有效规避中国身份带来的高额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马来西亚转口优势凸显:
政治中立,审查难度低: 马来西亚在中欧之间保持贸易中立,转口贸易更容易获得欧盟认可。
文件链条完整可追溯: 标准的转口流程可确保单证一致性,满足欧盟海关清关审核要求。
操作成熟,时间成本低: 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枢纽港口,在物流和转口操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操作周期短,成本控制合理。
转口贸易: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新常态”
近年来,欧盟对华“双反”调查项目数量持续上升,涵盖范围不断扩大。从钢铁、铝材到光伏玻璃,单一出口路径的风险日益加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中国出口企业若不提前进行供应链结构优化,在反倾销审查常态化的背景下,将难以维持国际市场竞争力。
马来西亚转口模式结合合规文件操作流程,正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进军欧盟市场的新保障。
高税难退,路径需变
欧盟对华太阳能玻璃“双反”税率居高不下,复审结束前未见调整迹象,出口壁垒仍在加强。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若要稳定交付、持续出口,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构建新的贸易路径。
马来西亚转口贸易和CO原产地证,不仅是一种合规避税手段,更是企业供应链战略升级的体现。这不仅是权宜之计,更是关乎未来五年出口生死的“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