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2025年7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作出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终裁,决定继续对中国钢制螺杆产品执行反倾销措施。这项最早始于2009年的贸易限制,意味着又一轮高压周期正式拉开序幕。
一、关税重压不减,出口命悬一线
虽然本轮终裁未公布确切税率,但参考过往数据,美国对中国钢制螺杆产品的反倾销税率通常维持在47.37%至206%之间,部分企业更可能面临“惩罚性税率”直接封死市场空间。叠加普通关税和清关附加费用后,综合税负动辄超过220%。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若仍采用直发美国的传统出口方式,将在价格、利润甚至生存上全面失去竞争力。
二、趋势明确:反倾销“常态化”,结构性风险持续加剧
进入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出现实质性缓和。随着美国在多个行业加速施加“双反”监管,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贸易门槛正快速“固化”。
钢制螺杆的再次落入高税制裁,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反倾销调查延续至第三轮,预示未来仍有长期风险;
美国本土五金产业高度保护主义,将持续游说加税;
钢制类产品可能被“波及牵连”,面临整体监管强化。
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再是短期调整,而是贸易政策结构性转变带来的全局考验。
三、未来解法:第三国转口成为标配操作
面对高税封锁与产地歧视,不少出口企业已率先调整路径,布局**“东南亚中转”转口贸易模式**。
马来西亚因具备以下三大优势,成为出口美国的关键枢纽:
海关清关效率高,转口流程成熟稳定;
具备申请原产地证(CO)的合法条件;
政治环境中立,对中国产品无歧视性政策。
这种方式不仅能实现身份“合法切换”,更有效降低贸易成本与通关风险。
四、案例前瞻:转口模式正从“应急策略”变成“基础配置”
根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
超过 68%的钢制紧固件出口商 已设立或委托东南亚第三方中转操作;
对美出口转口化比重持续上升,2025年预计增长达 23.6%;
清关成功率普遍高达 98%以上,客户接受度逐年提高。
出口商若想在接下来的5年甚至10年中占据市场席位,转口操作将从特殊操作转变为标准流程。
五、写在最后:转型越早,生存越稳
钢制螺杆行业正处于“关税火力全开”期,企业若仍沿用旧模式,只会在市场上越走越窄。前路虽险,转口路径却已为先行者证明——合规且高效地突破壁垒,是完全可能的。
未来的出口,不再是单靠价格取胜,而是要看谁先完成身份上的迭代与路径上的优化。
钢制螺杆出口不是做不下去,而是不能原地踏步。
转口贸易,就是这场“生死时速”里的唯一通行证。